每股盈餘(EPS):每股盈餘
每股盈餘又稱每股收益或每股盈利,是指公開市場上,由於股價波動,每股給投資者/股東帶來的收益。它是公司的獲利指標,對於有公開市場股票交易的公司而言,每股盈餘和公司的股價都有一定的聯動性,因此這也是公司現有股東與潛在投資人衡量公司獲利的關鍵要素之一。
我不是股票基金經理人,也不是財經專家,我純粹只是想賺點養老金,又不想把錢交給別人管理。 我將把我的股票投資經驗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我也加入了一些Excel的技巧,Excel弄懂了才比較可以弄懂賺賠...
每股盈餘又稱每股收益或每股盈利,是指公開市場上,由於股價波動,每股給投資者/股東帶來的收益。它是公司的獲利指標,對於有公開市場股票交易的公司而言,每股盈餘和公司的股價都有一定的聯動性,因此這也是公司現有股東與潛在投資人衡量公司獲利的關鍵要素之一。
每年的五月都是報稅的季節,今年(103年)首次採計健保補充保費申報,而且健保補充保費沒有上限的限制,若民眾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方式,健保保費和補充保費皆可以全額列舉扣除。但是補充保費的來源複雜,包含銀行存款利息、投資股市的股利等都可能被扣健保補充保費,而且不會有紙本繳費單寄來家裡,健保局建議民眾可尋求以下3種管道,一次取得並列印「一般保費與補充保費」的明細資料。
方法一:使用「自然人憑證」,5月1日起到「國稅局網站」使用綜所稅電子結算申報軟體,或是4月中旬起上網到「健保署網站」申辦、查詢、下載。
方法二:也可親自攜帶個人身分證正本,到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或聯絡辦公室臨櫃查詢申請。
方法三:可以就近至鄰近的超商「多媒體資訊工作站」使用自然人憑證,列印前一年度繳費的繳費證明。
法人是指法律上具有人格的組織,它們就像自然人一樣享有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可以發起或接受訴訟。法人能夠以政府、法定機構、公司、法團等形式出現。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就像自然人一樣,可以承擔刑事責任,不過跟自然人不同之處就是自由刑對法人而言並不適用,法人所接受的刑罰一般以罰款為限。
所以法人大概就是指那些非個人,而是機關、單位、或公司…等。而一般我們在股市上常聽到的三大法人指的是外資、投信、自營商。因為這三大法人經常挾帶豐沛的龐大資金進出股市,凡是其所相中的標的,無不隨其資金動向而波動,因而備受矚目。
這好像是一篇大陸寫的關於紙鈔、貨幣、債卷的解釋,描寫得非常的生動,花點時間看完,會是是一堂很有用的金融課,讓我這個非財務出身的人也看得懂,我把其中一些用語改成了我們較熟悉的用法。
錢是什麼?
錢就是「借據」。不管是黃金、白銀,還是紙鈔,或是電子錢幣,本質上都是「借據」。黃金、白銀、紙幣、電子錢幣的地位也都是平等的,『金本位貨幣』的理論是錯誤的。
假設世界上只有兩家人,老美家兩口子和老華家兩口子,一開始他們兩家各幹各的,自給自足。一天,老美捉了4條魚,老華逮了8隻鳥,老美想嘗嘗鳥味,老華想品品魚鮮,他們就交換了,老美用2條魚換了老華的4隻鳥。以後他們常常這樣交換。
政府兩稅合一制度實施後,我一直搞不清楚房貸利息需要扣除哪些利息?到底「股票股利」要不要也列入計算?讓我不太敢參加一些股票的除權息。以前我很確定,只要扣除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利息收入,剩下的就可以列入「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的扣除額,今年我總算搞清楚,只需要扣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股票股利是不需要列入計算的,所以今年就可以選擇一些績優股來參加除權息了。
下面我查詢了一些國稅局關於「自用住宅利息」與「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的規定,僅供參考,一切還是要以國稅局定義的為準: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作為綜合所得稅列舉扣除額規定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列報綜合所得稅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列舉扣除額,需符合下列規定: |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之所得包括下面4項: (1)金融機構存款利息,但依郵政儲金滙兌法規定免稅之存簿儲金利息、所得稅法規定分離課稅之短期票券利息及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或不動產證券化條例規定分離課稅之受益證券或資產基礎證券利息不包括在內。 (2)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的利息。 (3)屬於儲蓄性質信託資金的收益。 (4)87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公司公開發行並上市之緩課記名股票,於轉讓、贈與或作為遺產分配、放棄適用緩課規定或送存集保公司時之營利所得。 納稅義務人及合併申報的配偶及受扶養親屬有前述各項的所得,可以列為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其累計全年扣除總額不能超過新臺幣27萬元。 |